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对孩子太溺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发现自己家里的孩子有这些表现,那么孩子可能就已经被惯坏了,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以后很可能没出息还不孝顺,家长别不当一回事!现在的家庭里一般只有一个孩子,于是所有好东西都给了这一个孩子,但往往很多人在过程中都忘记了方法,把孩子宠到没有底线,成为大家所知的熊孩子。 1.以自我为中心: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就是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时间长了之后,孩子也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懂得与别人分享,特别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以后会很难融入到学校和社会中,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2.动不动就撒泼 孩子有一点小脾气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当孩子的要求没有被满足,他就通过各种,撒泼耍赖的手段让你答应,比如躺地上打滚儿、哭闹等等,这就是大问题了,如果家长一旦心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尝到甜头之后,就会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孩子第一次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制止。 3、孩子喜欢摔东西 有的孩子一旦家长做了什么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时,就会通过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些都是家长溺爱孩子的后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家长在生气的时候也非常喜欢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从家长身上学会了摔东西这个&ld [详细]
阅读 67198 发布时间:2019-01-24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一次对孩子教育的反思考试,作为家长,自己是否真的尽到责任,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期中考试后第三天,9岁的儿子,小学三年级,告诉我,“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须要带一支笔。”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考试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问蒙了,几本还是几十本呢,我摸了摸脑袋。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家里的书都是年轻的时候买的,后面因为工作忙和照顾家庭,都已经忘记读书这回事了。 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回想这些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你陪孩子玩过哪些亲子游戏,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你帮助过孩子辅导功课?” 第五道题:“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第六道题:你埋怨过父母吗?你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你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我 [详细]
阅读 72146 发布时间:2019-01-20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俗话说“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还有一句俗话说“穷养富养,不如有教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孩子有教养,即使再平凡的躯体,也能因此增色不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孩子变得有教养?一定少不了父母的耐心教导。 孩子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有人类行为,从简单的肉体上的肢体动作到复杂的精神上的活动,他全都不会。他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学习的能力,凭借孩子的这种本能,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学会任何人类动作。事实上,孩子后来一切行为动作都是有意无意学习的。 我们的肢体动作,从站立、坐姿、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睡觉、刷牙、洗脸、游泳、各种体育运动等等。这类动作的特点是它们都是有正确标准的,任何动作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孩子才能把动作做标准。如果没有经过耐心地教导和训练,孩子可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而“自学成才”这就使他很多东西都学歪了,学走样了,甚至不会做。因此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学爬行,就应该耐心训练孩子的各种动作,这样孩子才能干净利落敏捷迅速地做各种动作而不是拖泥带水行动迟缓。 我们必须通过身教和言教等方式,把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怎样对待叔叔阿姨、怎样对待同学朋友、 [详细]
阅读 73026 发布时间:2019-01-19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来自父母的爱。小的时候,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是父亲教会我们什么是责任。是他们陪伴我们长大,我们有责任伴他们老。 岁月催人老,来日并不方长。每一天,都过得忙忙碌碌,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春去秋来,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蓦然回首,人已中年。 小的时候,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只知道索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言不合就开始抱怨自己的父母。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之后,自己如何操劳,如何不易,唯有经历过后,才知其中艰辛。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深解其味。 人生,就像一场轮回。如今自己也开始为人父母,教导孩子,才懂得父母的不易,也知道父母的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自己也开始不求回报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待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是这样子做,所以说,人说就是一场轮回,做孩子的有天也会做别人的父母。 幼时,父母耐心教导,周全照料,待到父母年老时,我们也能如同曾经他们对待我们那般,不嫌不怪,周全照顾。 人,总是经历过生活的苦,才知道什么是幸福;走过太弯路,才明白要怎么活。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懂不懂得珍惜。 趁父母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吧。不要整天只知道在朋友圈说什么父母在,多拿出些实际行动,去做,去实现。 跟时间赛跑,我们总是 [详细]
阅读 73300 发布时间:2019-01-19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自小我们就被教导,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不怨生活艰难,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不计较过多的利益得失,这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有句话这样说:“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感恩生命,活着就是最宝贵的拥有。 感恩父母,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让我们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过年有好看的新衣服穿;让我们可以去上学,教会更多的做人道理。父母无私的为我们付出,在我们的眼中,父母的形象就是一个巨人,没有难不倒的事。 曾经以为的岁月安好,只不过是父母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帮我们清除前行道路的荆棘,他们是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生命延续,父母在为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也要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只有知道感恩父母的人,才会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 感恩生活,首先对自己说上一句谢谢,谢谢你始终默默坚守,通往前方的路是曲折是坎坷你都从未放弃行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难过、失落、彷徨注定贯穿在我们的生命中,若你过度在意、纠结就会始终陷入困顿的沼泽再无法自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有的只是内心的波澜不惊,从容不迫。如果你抱怨,那么一切都不顺你意,如果你感恩,那么生活也会善待 [详细]
阅读 73507 发布时间:2019-01-19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柿子,橘红色的,圆得不丰满,像小灯笼一样,十分可爱。薄薄的皮,饱满的果肉,软软的,感觉一碰就会流出来。我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似宝贝一般,不经意地说了句,给妈妈留着,她很喜欢吃。突然我下意识到,天空好蓝,不似重庆的那般灰蒙蒙的,于是我再也笑不出刚才那般灿烂了。我望着它,心里感叹着,可惜了,它这么美,妈妈一定喜欢的。 妈妈还喜欢吃大芒果。那种金黄色的,皮光滑而又十分的薄的,闻上去有淡淡的果香的芒果。妈妈不喜欢吃猕猴桃和火龙果。我曾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超市看到了火龙果,妈妈说很漂亮。然后我偷偷地买了一个,回家后,我兴奋的拿出来,剥好了,切成一小块哟小块的,欢快地递给妈妈。她啊了一声,说好漂亮,星星点点的。其实我想说,妈妈你笑得更漂亮。但是一会儿,还没吃呢,妈妈就说难吃,我嘟着嘴,把一块 大的喂给妈妈。妈妈望了望我,很小声的说,不好吃,她不喜欢。然后突然提高声贝,说下次不要再买了。我看着,听着,然后扑哧一声笑了。但在那以后,我还是会买,只是每次都先尝了,再带回家给妈妈吃。呵呵,妈妈还是那句话,她不喜欢,下次不要再买了。就这样,一直循环着...... 不知不觉间,我居然已经来大学有两个多月了。夏荷早已枯,残叶可听雨,偶遇冰水露,寒风冷刺骨。不知道西南之渝,那里是那般风情!不知火锅的热,会不会温暖 [详细]
阅读 80311 发布时间:2019-01-13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前几天,和儿子回乡下看父母,车里放着赵照的《当你老了》,儿子才四岁,他听到里面的歌词,暖暖的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外婆好厉害啊,她都老了,还能走路,等你老了,走不动的时候,我就背你,我还要给你做饭,带你去游乐场......。”此刻我已潸然泪下。是啊,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时光如水流逝,岁月无声催老。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蓦然回首,便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父母已经不知不觉的变老了,终有一天他们会变得满头白发,步履阑珊。 小的时候,我们总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辛劳,父母为生活奔波,总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有时候对我们叮三嘱四,而我们却总嫌烦。现在为人父母,一路走来才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么的无私,生活的不易与操劳,唯有经历过后,才知其中艰辛。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在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深解其味。 少买支口红,少去次ktv,多给父母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吧;少玩一会游戏,少看一场电影,多陪父母说说话吧。有空的时候,也给父母安排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他们想去的地方,看他们想看的风景,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满足他们一直想要的渴求。 不要总说自己没时间,真正没时间的不是我们,而 [详细]
阅读 86311 发布时间:2019-01-0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相信不少家长都知道要多鼓励孩子,这样才会增加他们的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有自信,才能更好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孩子呢? 鼓励,需要基于孩子做的事,而非基于他是怎样的人。 根据孩子的在某一件事情上去给予具体的鼓励,而非空空地说几句鼓励的话,这样让孩子对待正确的事情更有直观的回馈。比如说孩子做了一次家务,埋头苦干堆好了复杂的积木,拼好了拼图,收拾了自己的房间等等,每当孩子完成这些的时候,给予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 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做事完成得怎样,给他直接的反馈,而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这件事直接带来的成就感,这和他是否可爱、聪明、听话、帅气没有关系,孩子也会知道是因为他做的事情而受到表扬和鼓励,而非他是我们的孩子。 鼓励,需要让他学会自我评价。 当孩子真正做错事时,很多父母常用的方法是批评。而批评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并进一步会阻碍孩子犯错的动力。因为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学习、探索、成长的机会。 事实上,当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用鼓励的方式产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反而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事半功倍。 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力量,鼓励往往是激发一个孩子上进的最好方式,而正确的鼓励方式,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 [详细]
阅读 89090 发布时间:2019-01-05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安全感是孩子内心深层的渴望,被接纳被爱的孩子,才有勇气用平等的姿态跟父母对话,才会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更容易成长得自信快乐。 而带给孩子安全感的,只有父母。如果父母都没有安全感,或者一个家庭里面的人都没有安全感,那么,孩子也将会没有安全感。只有父母有安全感了,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父母的安全感来自各自对另一半的信任,对整个家庭的负责。如果夫妻对对方没有信任感,没有对生活方向的统一意见,两个人整天互相猜疑,相互诉说自己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对未来处于迷茫状态,那么两个人都会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家庭也将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产生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自己,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他们总是吵架,或者总是斗嘴,互相猜疑?许多次这样的疑问过后,安全感也会渐渐变淡。 所以,想要孩子有安全感,首先父母应该有安全感。 [详细]
阅读 91375 发布时间:2019-01-03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很多人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几乎把所有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关爱给了孩子,而忽视了对自己的爱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对自己的重视和关爱,似乎,爱的天平已经完全向孩子倾斜了,不断地付出,意味着必须丧失对自己的关爱吗? 孩子呱呱坠地,当然需要全身心的照料这个小生命,这就意味着全天候地工作与付出,当然,在付出的同时,你收获了当母亲的喜悦和满足感,体验到生命的充实感,你对衰老的恐惧感减轻了,安全感增加了。宝宝因为满足而绽放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目光的对视,甚至吸吮你的乳房,都能给你带来兴奋和愉悦。 但是,我们也要同样爱惜自己,如果爱自己,你就会充分体验与享受这一切——,因为这是充满辛劳却又快乐幸福的过程。如果你不爱自己,就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埋怨,被照顾孩子的麻烦事而困扰,就会生出不少的消极情绪,当这些情绪弥漫在你心间时,你的孩子也会感觉到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消极情绪也会给宝宝带来不好的影响。 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关心宝宝,才会觉得孩子地到来是上天赐给你的礼物。你会懂得感恩,会重视照料孩子的一切,并享受这个过程,而不会产生因为带孩子给你增加的负面情绪。 带孩子以后,每天多关心一下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时的时间爱自己。你 [详细]
阅读 91253 发布时间:2019-01-03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很久以前,一座大山里住一只不讲理的小猴子,见到伙伴不问好,见到长辈没有礼貌,总之这只小猴是森立大家都不喜欢的小孩。有一天,晴空万里,小猴出来玩。它看见一只山羊走过来,就嘲笑它说:“山羊,你看看你,年级轻轻,胡子就长了一大把,你不会是未老先衰吧!”山羊听了,生气极了,“哼”的一声就走了。小猴看见山羊如此生气,它却嬉皮笑脸地继续走着。小猴接着走着,看见一只乌龟,便得意地说:“你走路可真够慢的,我闭着眼睛走路都比你快!”乌龟听了,火冒三丈,说:“小猴,你这样不讲了礼貌,谁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的!”小猴反驳道:“我才不要你这样的朋友呢!”乌龟心里想着,小猴怎么如此没有礼貌,以后长大了可还得了,乌龟看了小猴一眼,叹气的继续前行了。走着走着,它又看见小白兔子蹦蹦跳跳地跳过来,骄傲地说:“你的嘴巴怎么是三瓣的啊!尾巴还怎么短。没有尾巴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小兔子听了,眼泪都流出来了,伤心极了,一边哭一边跳着去找妈妈,小猴却捧腹大笑,认为自己很厉害,把小白兔都气哭了。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小猴把森林里的小伙伴们都得罪了,并且还处处说别人坏话,嘲笑别人的短处。刚开始小猴并没有在意很多,直到有一天,小猴觉得很孤单想在次去找小伙伴玩的时候, [详细]
阅读 96980 发布时间:2018-12-30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有人说:中国父母养猫养狗,养鸡养猪都会去学习如何饲养,而在养自己亲生孩子时,却从来没想过去学习如何养。现在的父母应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及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做父母的,原本出于“心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拙劣的沟通”阻断。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被淹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的同时不时声称“是为你好”,但子女听到的是如雷贯耳的叱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 通常情况下,很多年轻夫妇,都是在自己还稚气未脱的时候,就已经担当起了父母的角色。对待孩子的教与养,毫无经验可谈。最多的还是依据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教养我们的。但是,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一定是正确的吗?再大的成功,也不能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及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和孩子关系很融洽的家庭,一定是他们之间的沟通做得非常到位。 大体来讲,沟通有五个层次:打招呼、讲事实、讲想法观念、 [详细]
阅读 110547 发布时间:2018-12-19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我的母亲,我爱您。您就像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您对我的爱就像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虽然我知道您对我也很严厉的时候,但您是最爱我的,从小到大,您对我的好,我都一点一滴的记在心里。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一个漂亮的家庭主妇,变成一个苍老的中年主妇,您为整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记得我刚踏入社会,到大城市去工作的第一年,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 [详细]
阅读 112977 发布时间:2018-12-1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童年的生活,已经太遥远了,但回忆起来却倍感亲切,距离增添了人生的魅力,空间展现了思念的久远。我一遍遍地深情回想,一次次地忘情追忆,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童年的酸甜苦辣,童年的悲欢离合,童年的欢声笑语,童年的轻盈脚步不时在脑海的天空里弥漫。如今,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已告别童年,走出了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我相信,那些如星光般耀眼的回忆都将永远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甚至还记得那牙牙学语是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碎盘子时满腹惊惶的我,那撒谎时涨得满脸通红的我……昨日,它们仿佛才刚刚发生过,今日,却只能依稀看见那朦朦胧胧飞逝的影子。回首往事,也许有许许多多快乐的事,难忘的事,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将它们一一收好,因为它们都将是陪伴你终生的无价之宝,是它们见证了你美好的童年。不要为童年时幼稚无知的话语而发笑,也不要为孩提时异想天开的想法而羞涩,那是童年最天真的表现,也都是想象力和未来希望的源泉,是黎明即将升起的太阳。我们都已不再是那什么都不懂,对一切充满好奇,却什么都要别人开导的小孩子了。也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都是迫不及待要快点长大,便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本领。但是,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长大意味着什么?长大意味着要面对更大压力,长大意味 [详细]
阅读 124663 发布时间:2018-12-0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拼命的赚钱、攒钱、拼命的把孩子往兴趣班,重点学校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规划好将来的路,希望他比同龄人跑得更快更远。 回过头却发现,孩子竟然不快乐,对父母也没有无比的感激之情,反而是有话不爱跟父母说,喜欢顶嘴甚至嫌弃父母的不足之处。那一刻,父母们满心失望和委屈,而这一切,是对还是错呢?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想跟孩子建立的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拥有的各种良好品行,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血去浇灌培育了,是花钱买不来的。你的辛苦不让他看见,他却认定你不爱他。 孩子稍大一点就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很容易用偏见的心看世界。 想一想,你有多少次,忙于饭局忙于应酬,忙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以至于头疼心烦,一次次让孩子一边玩去,一次次让孩子别说话消停会,一次次拒绝和孩子谈论他的新发现和新想法,甚至该给他读的故事书,也因为心烦和忙碌,而无法每天坚持下去。 可是,如果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那其实也就等于斩断了与孩子之间的情。这段我们好不容易能与他同行的旅程,也变成了我们自说自话,感动自己的一次独行。 是啊,孩子可能最终会明白父母的苦心,也许在他考上大学之后;也许在他步入社会之后;也许在他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也许 [详细]
阅读 126030 发布时间:2018-11-24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婴幼儿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宝宝的身体健康以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3岁以下宝宝的胃肠道尚未成熟,极容易出现肠道不适,表达能力有限的宝宝们往往难以用言语清晰描述自己的肠道问题。作为妈妈,要如何判断宝宝的肠道是否健康呢?便便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各位宝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便便的颜色和形状来分辨,它能够直接反应宝宝的肠道情况。比如排出黑色的胎便、母乳喂养呈黄色松软的大便、奶粉喂养或者是混合喂养的宝宝为便便褐色、添加辅食后,宝宝的便便是软便或成型的大便,会在便便里有一些未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意味着肠道功能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 如果宝宝便便颜色比较淡,不成形,还稀稀的,即肠道不适引起的腹泻,腹泻严重时便便还会呈水样,颜色几乎透明。反之,宝宝的便便干硬且成褐色,多是便秘了。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若便便颜色“五颜六色”,灰白色、黑色、血色等,这些也都是肠道不健康引起,这种情况建议父母带宝宝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如果有细菌感染,及时治疗。 宝宝肠道问题引起的便便不正常,父母该如何做?一般,宝宝出现肠道问题,不建议给宝宝吃药的。除了调节饮食外,医生会开一些妈咪爱等益生菌来帮助孩子调理肠胃。益生菌被称之为宝宝肠道健康的小卫士,针对宝 [详细]
阅读 129211 发布时间:2018-10-08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许多家长也许感到疑惑不解:孩子课业压力大,为了守住他们的视力,特别挑选了市面上流行的“护眼灯”来创造舒适的用眼环境,可为什么孩子的视力还是在下降? 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你给孩子买的“护眼灯”,真的护眼吗? 不少孩子在夜间长时间学习后,双眼易感到酸胀、布满红血丝。其实这都是灯光中的眩光和频闪给眼睛带来的压力和不适感所致。眩光是指远超于人眼正常的适应亮度,当孩子抬头时不小心瞄到灯光,抑或是台灯与室内亮度明暗对比过大时,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它的侵害,进而触发眼疲劳。频闪也会为眼部带来负担,在反复闪烁的场景下长时间学习会对孩子的眼睛带来巨大的伤害。很多家长认为直流工作的LED台灯就一定没有频闪,其实不然,好的台灯不仅采用优质光源,更有设计合理的光学模组,杜绝可视频闪。 适合的灯光亮度是舒适用眼的基本保障,过亮孩子会感到刺眼,偏暗又睹物困难。同时灯光的色温不宜超过4000K,中性光色如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将持续营造愉悦而舒适的氛围。在标准亮度和色温的组合光照条件下阅读学习,孩子更专注。 当孩子读写时,目光会在纸面或屏幕上频繁移动,如光分布不均,孩子的瞳孔会因为亮度的差异不断进行调节以适应光线,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眼疲劳。因此一盏合格好台灯 [详细]
阅读 129723 发布时间:2018-10-06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熬夜、睡懒觉会出现人体生物钟的紊乱,进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受到伤害,从基本物质的消化吸收到营养物质的合成,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状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易于出现贫血、血压异常等一系列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受影响,出现免疫状态失衡,以及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的下降。孕妇会更容易出现身体疲惫,易于烦躁、焦虑不安甚至会出现抑郁等等不良情绪。怀孕后很多孕妇选择在家产,避免了奔波劳累,减少了很多压力,但是也会很容易出现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睡懒觉的现象,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孕妇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会影响胎儿的生物钟的正常建立健全,已经有研究者发现这些胎儿出生体重偏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也会导致其出生后睡眠周期异常,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详细]
阅读 129772 发布时间:2018-10-05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甚至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在美国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 [详细]
阅读 129161 发布时间:2018-09-2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恨你,就对他说:他们也不容易,原谅他们吧! 并不是这句话有什么错,某种程度说,每个人都值得被原谅。这句话之所以招人恨,是因为它不合时宜,或者说,它永远不该出自他人之口。 劝慰他人时这样说,心里是这么想:不要让恨占据自己,多想些正面的东西,这样对你有好处——换位思考一下,你大概就能理解你父母。 而这句话让人深恶痛绝,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已经换位思考了多少次。如果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他根本活不到今天。 生活中常说的换位思考,换做心理学术语,叫做——投射。所谓投射,是指将自己内心所想,看成是别人所想。 比如,有个人看上了一个姑娘,盯着人家胸看,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摸一把?这时一个人也盯着人家胸看,他想:呸,这胸你摸不得。 这就叫投射,也叫换位思考。换个位置就能思考吗?换到哪里?灵魂互换?所谓换位思考,不过是在投射。投射到让自己信了,叫合理化。只投射好,叫分裂。内摄别人的投射,叫投射性认同。不投射?叫压抑。 早在找你倾诉前,别人就已经将“换位思考”这玩意儿,玩得炉火纯青。怎么玩的? 相信父母对自己不好,是因为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叫合理化;将并不算合格的父母看做全然的好,长大后配偶全然坏——这叫分裂;相信自己正如父母指责 [详细]
阅读 129436 发布时间:2018-09-1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可是,如果孩子胆小,不擅交往, [详细]
阅读 130135 发布时间:2018-07-27 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